12月14日,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了2018年三季度信托业主要数据。总体来看,信托规模持续回落,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资产余额降至23.14万亿元,其中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下降是主要因素。在配置领域结构上,无论是存量资金还是增量资金,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规模都居首,反映出信托加快向服务实体经济回归的趋势。

信托规模持续回落

单一资金信托下降是主因

截至三季度末,信托行业管理资产余额23.14万亿元,环比下降1.13万亿元;与二季度下降1.34万亿元相比,降幅收窄。就单季而言,三季度同比增速为-5.19%,是自2010年进行季度统计以来同比增速首次为负;环比增速为-4.65%,总体呈现平稳回落趋势。

从资产来源看,集合资金信托占比继续稳步提高,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和占比持续双降。截至三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9.24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微降0.27万亿元,相对占比达到39.93%,保持稳步上升。单一资金信托规模10.2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0.59万亿元,相对占比下降0.37%至44.32%,这也是三季度信托规模下降的主要因素。管理财产信托规模3.6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0.27万亿元,相对占比15.75%。

从功能上看,事务管理类业务延续回落态势,依然是信托规模下降的主要因素。截至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13.61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0.69万亿元,相对占比58.82%,下降0.11个百分点。投资类信托规模5.29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0.30万亿元,相对占比22.85%,下降0.19个百分点。融资类信托规模4.24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0.14万亿元,相对占比18.33%,略升0.29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今年前三季度信托新增项目累计12036个,新增规模4.77万亿元,同比下降3.86万亿元,降幅44.73%,其中,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新增规模相当,均在1.6万亿左右。

数据显示,未来一年信托到期规模为5.48万亿元,比二季度末预计数据下降925亿元。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王玉国认为,该数据连续3个季度下降,说明短期信托的到期压力有所缓解,但三季度末集合信托的预计到期规模为2.46万亿元,比二季度末略有上升,且最近4个季度连续保持相对高位水平,到期兑付压力仍需重视。

此外,三季度末信托的赔偿准备金规模为237.78亿元,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较去年底增加16.66亿元,行业抵御风险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投向工商企业信托规模居首

加快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前三季度,信托行业实现营收747.66亿元,同比略降1.15%,总体平稳;行业利润总额494.43亿元,同比下降10.72%。其中,信托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1.01%,仍是信托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

单季来看,三季度信托行业新增营收234.33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减少13.2%、9.35%;新增利润总额134.38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大降30.15%、28.88%。王玉国表示,降幅较二季度明显扩大,说明信托业经营业绩指标持续调整压力较大。

信托资金的配置领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三季度末数据来看,5.75万亿信托资金投向工商企业,仍居首位,虽然规模略降但占比小幅升至29.49%;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规模上升4.37%至2.62万亿元,占比也略升至13.42%;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降至2.85万亿元,占比14.64%,与上季度末基本持平;投向金融机构、证券投资领域的信托规模和占比均持续下降,其中3.15万亿投向金融机构,占比16.14%;2.45万亿投向证券投资领域,占比12.57%。

而前三季度,投向上述五个领域的信托新增规模同比均下滑。其中,投向工商企业的新增1.21万亿元,在全部新增规模中占比37.95%,反映了信托加快向服务实体经济回归的趋势;投向金融机构的仅增0.39万亿元,比例降至12.15%,表明信托业主动压降金融同业通道规模取得一定成效。

此外,新增0.64万亿元投向房地产,占比升至20.26%,说明房地产仍是信托重要配置领域。投向基础产业和证券领域的新增规模分别为0.32万亿元、0.19万亿元,占比分别降至9.91%、5.97%。未来,在加大基建补短板政策的推进落实下,基础产业在信托配置中的相对地位将进一步巩固;而随着资本市场企稳活跃,证券投资信托也有望迎来新转机。

王玉国认为,当前信托行业发展状况既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监管环境变化的影响,也表明过去驱动信托业发展的模式很难维继。随着资管新规配套制度政策的渐次落地,信托业面临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监管要求,只有回归信托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主动融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格局中,才能实现行业的成功转型和持续高质量发展。